close
整理書櫃和檔案時,看到這本東野圭吾的小說,覺得原來過了六年了阿,但這議題在之前不久的台灣戲劇我們與惡的距離裡再度被拿來探討。
空洞的十字架.jpg
我個人覺得,還是小說裡探討的深入些,也震撼一些。
也許是因為文字和劇情的衝擊力吧。
 
空洞的十字架
虚ろな十字架
作者: 東野圭吾  
譯者:王蘊潔
出版社:春天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12/11
 
讀後感:
 
這本小說不是近日看的,看完好一陣子了。
 
一直以來,我都很喜歡東野圭吾的作品,
但我並沒有把至今他的作品都看過。
 
我是從他的《嫌疑犯X的獻身》開始愛上他的作品。
而這本《空洞的十字架》則是相當應景的小說,特別是對台灣而言。
 
記得2014年初,台灣社會充斥著死刑與廢除死刑的辯論,
而自2013年台北捷運發生無差別殺人事件後,
廢除死刑的一方,便成了弱勢。
 
整個社會幾乎瀰漫著高喊死刑、立即死刑等氛圍,
強調著死刑可以嚇阻殺人的犯罪行為。
 
但是,死刑真的能夠減少殺人行為嗎?
 
各位不要忘了,台灣至今都還保有死刑,
只是沒有立即處決死刑犯而已。
 
近二十年來,每位總統多少都有在他們的任內執行死刑。
 
但是,為什麼仍然沒能減少殺人的犯罪呢?
 
這個我在這裡沒有答案,頂多只有假設的想法。
 
很可能是因為不像古代有遊街示眾或是在民眾面前實行死刑吧?
 
因為要嚇阻的話,得要讓民眾感到害怕,
會害怕才能成立嚇阻,
也才有可能讓人衝動想殺人時會在腦海裡浮現出死刑的可怕。
 
當然,在這裡也不是要討論為什麼死刑仍無法嚇阻殺人的犯罪。
 
在這裡主要是要談論東野圭吾的作品,空洞的十字架。
 
這本小說主要在講的是有一對夫妻,他們的愛女被殺害了。
正常的人都會感到憤怒,
非常希望兇手能被繩之以法,一命抵一命。
這對夫妻也是如此。
 
幸運的,殺害他們女兒的兇手被宣判死刑了。
這之後,他們感到人生失去了目標,
即使兇手伏法,女兒也無法再復活的痛苦,
終使他們分手。
 
因為即使是夫妻,同在一個家裡,
看到彼此就會想起女兒,那種感覺實在是太痛苦了。
 
後來某天,那對夫妻的男生道正接到刑警致電,
帶來令人震驚的消息,他的前妻小夜子被殺了。
 
雖然不久後兇手自首,
但道正卻在小夜子的遺物中有所發現,
她的死因似乎並不單純。
 
在這裡不暴雷,不透漏任何小說裡的劇情。
只是非常推薦這本,因為東野圭吾很勇敢挑戰社會道德議題。
 
  如果你的家人被殘酷地奪走,你希望該如何處置犯人?
  如果犯人並未把死刑視為懲罰,至死仍未反省,死刑又有何作用?
 
  憎恨的人遭處死,你就滿足了嗎?
 
不難發現,這部小說透露出作者思考的這些問題。
 
  所謂的「罪」與「罰」究竟本質為何?
  是讓犯人聽到自己的死刑宣判而感到解脫?
  還是,讓他重返自由社會、但用盡一生贖罪?
 
我很推薦裡面不僅探討大的死刑議題,
也探討了未婚生子的議題。
 
當小孩生小孩的時候,
小媽媽和小爸爸當下的心理以及衝擊,
是少有作品觸及的。
 
對於罪與罰,對於死刑與廢死刑的議題有興趣者,
或者對於「願意相信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人,
認為該給人重生的機會的人,我想你會喜歡這本小說。
 
翻譯者王蘊潔更是台灣翻譯日本作品的高手,
她的譯筆相當流暢,相信看過她翻譯的書的人都有同感吧。
 
arrow
arrow

    阿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