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運氣和運勢才是決定成功與財富的關鍵.jpg
昨天老高與小茉的最新影片介紹了去年2022年搞笑諾貝爾經濟學獎的學術研究,他說其實諾貝爾獎分成正規的和搞笑的,但是搞笑的不是無意義,也不是不科學,而是由哈佛大學和麻省理工學院選出一些研究主題比較特殊的研究。所以,搞笑諾貝爾獎還是很嚴謹,很符合科學研究的獎項。要知道,得過搞笑諾貝爾獎的學者當中,也不乏真正獲得正規諾貝爾獎的學者。
 
 
2022年搞笑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是三位義大利學者,當中有兩位物理學家和一位經濟學家,得獎的研究論文題目是:「天賦與運氣:隨機性在成功與失敗中的作用」(TALENT VERSUS LUCK: THE ROLE OF RANDOMNESS IN SUCCESS AND FAILURE)。
 
 
一般而言,我們下意識的總是認為一個人的成功與否,是跟天賦和努不努力有關。如果我們失敗,別人就會說肯定是我們不夠努力。
 
 
於是,我們會去看成功人士的書或回憶錄,想從那些成功人士的身上,學習他們的優點和努力,進而複製他們的成功。
 
 
但是,事實證明,根本沒有人能夠百分百按照成功人士的做法和努力就能複製他們的成功。
 
 
義大利的科學研究員們,分析了多個成功人士和社會普遍現象,發現一些很有天賦和努力的人,往往會被平庸得多的人超越。不論是榮譽、政府補助和就業機會。
 
 
義大利研究團隊建立一組數學模型,用數據證實一個結論:人的成功,除了個人特質、努力、天賦、教育水平與財富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隨機要素——運氣。換言之,站上成功巔峰通常不是最有才華者,而是資質中上但比較幸運的人。
 
 
簡單的說,光靠1%的天份和99%的努力是不足以讓人成功的。
 
 
他們的研究是利用「代理人模型」(agent-based model),也就是模型中的基本單元就是一個一個虛擬世界中的人,然後根據研究的問題「假設」來制訂行動規則,接著就讓這些「代理人」依照規則行動,看看結果如何。如果模擬出來的結果符合我們看到的社會現象,那麼上述的「假設」就可能為真。
 
 
在這個「TvL 模型」(Talent vs Luck, 天才對運氣)中有 1000 個代理人,他們被隨機灑在一個 201×201 的方格棋盤上面,每個人佔據一個空格,每個人身上帶著 10 塊錢——這裡我們姑且用金錢來衡量「成功的程度」,它也可以是在政治界官位的高度、工作上的職位高度、財富上的資產所得…等其他面向量化後的「成就點數」。
 
 
從研究論文的內容,我認為一個人的成功與財富,按照「82法則」,是20%的天賦和努力,加上80%的好運氣,才有可能有所成就和累積較大的財富。
 
 
有興趣的人,可以去網路上找這篇研究論文,或是在泛科學的網站上找這篇研究的相關評論。
 
 
這篇學術科學研究也變相的證實了為什麼人類社會存在「宗教信仰」和「算命預言」。因為人會想透過算命,知道自己什麼時候會有厄運,什麼時候會有好運。人們更會想要透過宗教信仰,不論是道教或佛教的方法,來得到更多的好運。
 
 
於是,就引出「運氣是否真實存在」的問題。
 
 
如果運氣真實存在,才能夠討論「如何增加好運氣」。
 
 
但是,目前人類的科學方法,只能證實「跟人自己的生活態度有關,是否願意看好的一面,讓自己覺得自己也是很幸運的人。」
 
 
可是,以我媽為例,我媽是很樂觀的人,從來不抱怨,也習慣看好的一面。但是我媽活到六十幾歲,還是很辛苦。一路走來的過程中,有太多的壞運,不過好的地方是,我們家總是在壞運中有一點點的好運。
 
 
《了凡四訓》的袁了凡故事也是在講「增加幸運的方法」,但追根究柢,還是在於袁了凡本身已經比很多人來得「好運很多」。一般人很難遇到他小時候遇到的貴人「孔老先生」。
 
 
佛家的《金剛經》也探討到「福德是否為實」,也就是「福報好運是否真實存在」,對此,佛陀認為如果運氣和福報是真實存在,運氣和福報就變成可以量化的東西,這樣就不能說好運很多或福報很大。唯有不刻意去想好運和福報,那樣的好運和福報才會很大。
 
 
我們可以從這些經典以及西方的科學研究證據,得到一個概要的輪廓。那就是「好運與福報確實存在,也確實決定了我們的成就與財富。但是,我們無法刻意去增加好運和福報。相反地,可能關鍵在於我們不能刻意追求成佛,或刻意想改變命運。而是要先覺得我們是幸運的人,我們足以幫助那些比我們更不幸的人,以一種希望他人也能好起來的心態,去面對人生所有的情境。」
 
 
歡迎來聊一聊
 
 
arrow
arrow

    阿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