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射覆.jpg
前不久,有國外的客人問我占卜會準嗎?她是基督教徒,不太相信占卜。我跟她說,如果易經等占卜技術不準,早就淘汰掉了,不可能流傳至今數千年。人類,尤其是華人,對於沒有用的東西,是不會流傳下來的。如果是這樣,問題就來了,到底為什麼占卜會準?今天我們就來談談這背後的科學原理。
 
 
不論是中國古代的易經占卜,或是現在西方傳來的塔羅牌,甚至是象棋卦、撲克牌卦、米卦或鳥卦等等,為什麼會有一定的準度呢?其實,這些只是取卦的方式不同,但是,共同點都是要「隨機取數」,取出一個「象」,並且針對問題,解讀這個「成象」的意涵。
 
 
而準度的高低,取決於解讀「卦象」的人,功力深不深厚,能不能真的讀懂卦象對於問題的意涵與答案。
 
 
之所以占卜或占卦會準,其背後的原理,來自於「全息理論」。中國古代稱之為「天人感應論」,現代則稱之為「蝴蝶效應」。也就是說,這世界看起來非常複雜,好像彼此之間沒有任何因果關係,但是,卻存在某種程度的規律性,或是存在某種有意義的關聯性。
 
 
最早的預測學,基礎原理就是「自然規律」和「蝴蝶效應」。如同太陽從東邊升起,西邊落下,這是自然規律,所以能夠預測接下來太陽的位置和時間。但是,有些東西,並沒有辦法整理出規律性的循環。這時候,就需要透過已知的狀態,透過蝴蝶效應,去探索未知的現象。
 
 
這個方式,就是占卜的起源,也是後來命理學的基礎。這些要能夠成立,在於有個很重要的前提要件,就是這世界是虛擬但很真實的世界,所有人事物都有一個設定好的劇本。因此,可以藉由外在環境的物品,轉換成「卦象」,去反推過去所發生過的事情。同時,也可以藉此原理,去推測未來可能會發生的事情。
 
 
因此,命理學或是占卜,根本不是「統計學」。不懂得人,會誤以為算命就是統計學,這是錯誤的。因為只要學過統計學的人都知道,統計是透過一定範圍的項目和數據,去分析軌跡,嘗試預測可能的結果,但是無法預測變數的情況。如果命理學是統計學,如何解釋同年同月同日同時生的人,卻有不同的命運呢?
 
 
而占卜,在古代就有這樣的遊戲來訓練占卜技術,就叫做「射覆」。有興趣的人,可以在網路上搜尋查閱。根據網路資料,「射覆」是古代數術家為了提高自己的占卜技能而玩的一種高超而又有趣的遊戲,也是唐朝考核天文郎的主要考試內容之一。根據《唐六典》所記載,官方正規的射覆考試使用的數理模型是六壬式,而不用易經八卦。「射」是猜度之意,「覆」是覆蓋之意。覆者用碗或盒子等器覆蓋某一物件,射者通過占筮等方法,猜測裡面是什麼東西。
 
 
縱觀史料,射覆遊戲歷史悠久,早在漢代時期已經流行於皇宮中。遊戲類似於猜謎遊戲,只是要解謎,方法是透過各自所得的卦象,根據易經八卦的象、數、理從無限種可能的事物中推斷出某種具體事物來。
 
 
射覆除了好玩之外,也可以考驗易者的功力,成為古今易占家的一種高難度遊戲。射覆的趣味性和交互性很強,而且寓教於樂,馬上可以驗證卦象。無論猜中與否,都可以加深對易象的思考理解和啓發,是練習占卜能力和自信心的一種很好的方法。
 
 
三國時的管輅,幼年好天文,既精通《易》和占卜,也善於射覆,是我國曆史上有名的易學大師之一。其他的,還有唐朝的李淳風,明朝的劉伯溫等等,都是射覆的高手。
 
 
明朝劉伯溫最著名的射覆故事,就是明太祖有一天在吃東西,突然有人報告說國師劉伯溫求見,皇帝明太祖便用碗蓋住剛剛吃的東西,讓劉伯溫進來。接著皇帝就故意問劉伯溫:「先生深明數理,可知碗中是何物件?」劉伯溫掐指一算,回答:「半似日兮半似月,曾被金龍咬一缺,此食物也」。打開一看,正是「燒餅」,所以之後就有《燒餅歌》的預言留下來。
 
 
劉伯溫的掐指一算,就是在手上隨機取卦。只要是隨機的,解卦象的功力好的話,就能精準解讀出任何事物。
 
 
這是因為全世界的人事時地物,都有著一絲一縷的關聯性存在,也就是所謂的「全息網絡」。從全息論角度來看,時間與空間構成了時空全息網。宇宙中萬事萬物與時間、空間及人的意識、思維都是全息的。
 
 
而溝通和揭示這種全息性的媒介就是易卦之象數。某人在什麼時間、什麼方位、什麼次序、什麼情況下隱藏什麼東西,是受易理所闡述的規律性制約的。因此,理論上只要抓住時空網絡中任何一個結點,我們都可以拎起整張全息網。
 
 
而卦象,其展現方式可以有很多種樣貌,可以是塔羅牌的形式,也可以是紫微斗數牌卡的形式。重點在於這類卦象方法的背後,只要邏輯系統完整,就可以做為解讀全息網絡的好方法。
 
 
這也就是為什麼占卜會準的原因。但是,重點還是在於占卜的人,需要透過有效率的大量練習,才能對於卦象的解讀,越來越精準。
 
 
歡迎來聊一聊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阿賢 的頭像
    阿賢

    紫微分析研究室

    阿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