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今天我想以最簡單好懂的方式來分享如何理解國際關係學領域中的社會建構主義(Social constructivism)
 
 
之前我們談到新現實主義與新自由制度主義,它們都有個共同的本體論,也就是看待這個世界的角度是一樣的,都認為這個世界是一個客觀存在的無政府狀態。
 
 
好,社會建構主義者就在這個本體論有著不一樣的觀點,也就是說,社會建構主義認為這個世界並不是一個客觀存在的無政府狀態。
 
 
認為「這個世界的狀態,是國家與國家之間,還有國家與非國家行為者之間,彼此的觀念互動出來的現象。換言之,這世界就像是一個社會,不是單純只看誰的權力和物質實力而已,還要加上『共享知識』和『實踐』,也就是彼此看待對方的觀念,以及實際上把這樣的觀念行動出來,做出來。」
 
 
而彼此互動建立起來的「社會結構」,也會影響國家行為者的觀念和認知。國家在這樣的社會結構下生存,也會因為觀念和認知而產生「身分認同」。而這個身分認同會決定國家利益是什麼。換言之,國家如果沒有認同,就會失去動機,國家利益也就失去方向。
 
 
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就是溫特(Alexander Wendt),他指出國家行為者在這個世界上,彼此互動,因為觀念認同,以及實踐,會形成不同的國際社會的文化結構。大致可分成三種:
 
 
一、霍布斯文化的國際體系
 
 
在這種國際無政府狀態文化之下,國家的角色是認為互為敵人,外交方面互不信任,國家很可能會用盡一切手段只為了自保。於是很可能會產生大大小小的衝突戰爭。類似現實主義的世界觀。
 
 
二、洛克文化的國際體系
 
 
而此種國際無政府狀態文化,國家之間是互為競爭者,外交方面會透過結盟來彼此限制暴力行為,也藉由結盟來促成可能合作上的利益。類似新自由制度主義的世界觀。
 
 
三、康德文化的國際體系
 
 
在這種國際無政府狀態文化下,國家之間是互為朋友。外交方面會透過集體安全,用談判和仲裁協商,來確保彼此的生存安全和生存利益。類似理想主義的世界觀。
 
 
但是,社會建構主義觀點最大的缺失在於,沒有說明「如何從霍布斯文化轉換到洛克文化,或是變成康德文化」。換言之,就是沒有解說「觀念」怎麼改變
 
 
因為按照社會建構主義論的觀點,國家的觀念會因為社會文化結構而強化。既然這樣,那勢必就是如果在霍布斯文化裡,只會強化彼此是敵人的觀念,很難改變觀念。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阿賢 的頭像
    阿賢

    紫微分析研究室

    阿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